[原创] 夏日话三伏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7-9 14: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M001C3BCggSBFeKxjuAXVfZAACZl7AFyI0493.jpg

      夏日话三伏

         文/义夫义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常言道:
      1、热在三伏
      2、暑汗贵如金
      快进入三伏天了,大家都在说:热啊热啊热啊!避暑避暑避暑啊!……
      但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暑天不避暑,暑汗赛黄金。呵呵,怎么讲呢?
      看看,这个“暑”字上下两“日”,中间为“土”,火能生土;一撇右旋,实乃天道。“暑”字诠释了自然界一段特殊的时空状态,乃至它对生物的影响:暑期是动植物生长一年之中的最重要时段,暑期的炎热是人身心细胞生长更替的必要条件,排斥炎热即是否定生长。
       看不明白的别着急,《黄帝内经》讲了个道理,到夏天的时候万物是向上向外发散,人体内的病、骨髓里的病都浮上来了,它失去了根基,但如果你吹着空调,毛孔关闭,病走出了骨髓,却不能排出身体,就会在骨之外、皮之内游荡,所以感觉浑身那么酸、那么难受,坐不好,躺不下。
       所以,夏不炎热,不出透汗,秋冬必然寒凉,为今后的血栓、中风、痴呆等一系列瘀阻之证埋下祸根。因为暑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避暑是逆“天”而行。
       怎么办?把毛孔打开!使酸性的汗液走出去,使身上的毒气和味道散发出去。
       三伏天请远离一切生冷寒凉,适当运动,,把汗出透,把湿气排出,才是最重要的养生事项。
       今年三伏时间表
        初 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 伏:7月23日~8月 1日
        闰中伏 : 8月 2日~8月11日
        末 伏:8月12日~8月21日
         这38天三伏时间内,请您不要喝冰镇一类的水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体内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都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姜枣茶,常温水,这样就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
       一年一度的伏天请您珍惜!每天热水泡脚,经络按摩、尽量按时睡觉,不熬夜!
       请珍惜这短短38天,让自己的身边人,自己关心的人和关心自己的人身体健康!



2546c98fec344d1e821bd24f42f6fd93_th.jpg
1

查看全部评分

全部回复6 显示全部楼层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7-9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1466665525660838.png


三伏



热在三伏,是形容农历年中最炎热时候的谚语。三伏,就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
为什么"夏至三庚"开始入伏呢?据《历忌释》载:"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也"。《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又据<史记>秦纪载:"德公二年初作伏词,正义云: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着隐伏解盛暑也,是以"伏"一词当起源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中伏、末伏亦称头伏、二伏、三伏,故"三伏"亦指称"末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7-9 14: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九歌
我国古代,有"夏九九"和"冬九九"之称。"夏九九"即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段九天。明代即有《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三伏"相当于二、三、四九的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有"热在三伏"的谚语。
在"三伏"中,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如东北民间就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里头吃鸡蛋"的饮食风俗。
"三伏天"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时期如何养生保健也成为大家要关注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7-9 14: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生如梦123 发表于 2020-7-10 08:54:46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老师这篇文章,确实长知识。
谢谢老师!问好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义务兵123 发表于 2020-7-10 20: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遥祝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8-4 1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伏天是一年气温最高的日子。三伏中的“伏”,有人说指“伏邪”,也有人说是指天气炎热,“宜伏不宜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实名认证

热门推荐


全国经济普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823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