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徽商银行

[原创] 为绿色奋斗

太白真人 发表于 2021-4-16 09: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为绿色奋斗
忆我的人生追梦之路
梁英龙
1963年我在芜湖省林产工业综合工厂工作,由于当时苏联专家援建的木材干馏项目全部下马,我被下放到泾县林业局,后来报到被安排城关木材站工作,当我走进木材站,那是三间住家户的茅屋,两张办公桌,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我心凉了,究竟安排我什么工作,不明确。
我想起了1956年上林校读书时,信心百倍,庄严而郑重地宣誓:“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的林业(绿色)建设事业。”如今现实和理想成了两码事。不久我被抽调农村搞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组,回来又搞了一段时间的木材检查工作。
我发现木材站隔壁是泾县酒厂,这时我想到了在1958年大搞野生植物利用时,我们进行的果品酿造发酵,效果特好,这方面我有一点特长,就想干脆到酒厂去工作。
我找到了酒厂董辉生厂长,我说我想到你们厂工作。厂长说,厂里没有干部编制,我说你们厂的酵母、醣化曲工作需要人吗?那当然需要,这是我们厂的核心工作,那好吧,我就到你们酵母房、醣化曲车间工作,董厂长说:哪里都是属于工人工作,你是干部。行,我愿意当个工人,就这样定下来了。
几个月的工作,我与工人关系挺好,我主动向他们传授一些微生物发酵知识。有一天我找到董厂长,我说厂里能否增加一点新产品,现在是单一的生产大曲酒,我的意见发展果品加适量淀粉发酵,既有酒味,又有果汁营养,口感特好,有保健价值,另外山区中草药资源丰富,可在发酵培养基中适当增加一些中草药,以提高酒的质量。山西省、四川省农村中生产的特色小酒,质量高,很有特色,我掌握不少资料,我乐意搞这方面研究,请厂长考虑。
董厂长说:小梁同志,你很了不起,一个大学生能放下架子,当一名工人,我们非常钦佩。你今天讲的问题很有水平,很有价值。但是,我们厂没有设备,没有专门资金,上级也没有这个要求,况且我们厂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每天大量人员排成长长的队伍以粮换酒,谢谢你的好意。
像一瓢凉水对我从头浇到底,我失望了,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怎么办?我找到县委组织部,接待我的是周观富同志,我把我的情况向周同志汇报了,他一眼就看出了我是个纯朴的,有志于干事业的一代知识青年,他和蔼可亲,对我既同情,又寄于希望,说:你考虑好了,县里哪个科局,哪个部门、单位适合你的工作,尽管提出,我们尽量把你安排进去。当时正是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时期,各部门精简人员,对我已是足够重视了。
一时我提不出什么适合的单位,过了好半天,周同志说,那好吧,县里刚刚成立物资局,你就先到物资局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好吗?周同志很诚恳,我乐意接受了。
到了物资局,这才知道,这里是经营钢材、水泥、玻璃、化轻产品的经销部门,与我的专业和理想完全两码事,怎么办?我被抽调去繁昌从事四清工作队,搞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我一面工作,一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
经人介绍和自己的了解,幕山新成立一所农垦学校,而且已初具规模,需要专业人材,我是适合人选,我想该校虽不是搞林业(绿色),但搞种植与绿色有关,加之农林专业有关基础课基本相似的,该校有四十余亩水田,百亩茶园,几百亩垦荒山地,我乐意与土打交道,就这样定下来。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也反对,说:人家想到城里工作都十分困难,你还主动到农村去工作,和泥巴打交道。我瞒着家里人,到县里办了调动手续,县组织、人事、教育部门特别欢迎我的到来。家里人知道了,生米已煮成熟饭。
到了农校,我和同事们、老师打成一遍,什么事都干,搞基建、种蔬菜、水稻种植、茶叶制作、采摘,干的热火朝天,我们制作的茶叶超过了当地农民制作的外形和质量。我主动提出我抓土壤、肥料工作,并承担土壤、肥料、农业化学教学任务。我们的师生关系特别良好,团结的亲如家人。我虽然不是学校领导,但由于我肯干、热心、团结同志,自然形成了带头人。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年时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把我们这样一个美好大家庭冲散了。
66年、67年、68年过去了,到了68年后期,农校基本拆散,教师要全部下放到农村中小学,但有一名教师指标上调泾县中学工作,经过教师的反复争论,最后大家一致推荐我上调泾县中学。同志们对我的高度信任、认可,非常感动。
按理说能调到泾县中学任教也是非常理想的。然而,我不是这样想的,中学教育工作不适应我的个性,为绿色奋斗才是我的追求,泾县中学作为过渡吧!
在泾县中学我教了两年多生物课,这期间到处打听适合我的绿色工作单位。当时我的老毛病复发了,非常严重,每天不能安眠,一夜到亮睡不着(59年拨白旗,插红旗运动中受迫害造成的),由半休到全休,根本不能上课,后来学校照顾安排我卖卖饭菜票工作。
然而,就在这期间,一位素不相识外地人找到我,说他是黄山林校的,叫李大山,因到泾县出差,受我的林校老同学陈海清同志的委托,特地来看望我(陈海清现在是校党委委员、总务科长),原来我们都是老同学,因在林校读书时,我是学生会主席,为人厚道、诚恳、踏实,给他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尚今仍然不忘。
我和李大山同志在十字街东方红旅社谈了很长时间,把我的困境全部谈了,李大山说干脆到黄山林校工作吧,许多工作适合你,你的心愿一定会实现,你的几位林校当年老同学担任要职,他们会重视你的,我回校后,一定把你的情况如实转告他们,后来通过信件沟通,完全同意我进入林校工作。
怎么办?家里两个小孩,大的不满七岁,小的不满三岁,老母亲七十余岁,体弱多病,爱人没有工作,加上我严重失眠,身体非常虚弱,要是离开家庭,一切不管去林校工作,心何忍?
就这样拖了一年多时间。突然一天我坚定起来,人要坚强,我的身体这样发展下去有倒下的可能,如果倒下去,那么我的全家不也要生活吗?如果我调入林校,当然也有可能倒下去,但由于换了新的环境,有我如愿的理想工作,心情开朗了,精神可以改变一切,如果转机了,我不就是赚到了吗!说干就干,找了领导,马上开了调动手续,又去教育局办了调往黄山林校的调令,调令手续办了以后,此时有的同志说,这个教育局的调令直接调往省属单位恐怕有问题,黄山林校如认为违规不予接受,那么再打回来就麻烦了,或者不承认你的工作了。听了这番话以后,我心急如焚,现在调令已开,退不能退,进有可能违规,整个一夜都在焦虑。第二天直奔黄山林校,找到林校的党委成员陈海清同志,我说调令开了,泾县教育局有人说可能违规,陈看了看调令立即表示,要违规,首先泾县教育局违规,既然你能开出调令,我也能接收,况且我们接收一个人,完全有自主权,只要你是国家干部就行了,万一有过错,这是组织上的问题,由组织承担,与你个人无关,放心好了。这下就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从心中落地了。
我的调动就这样快速地解决了,家里人、亲戚、朋友意见纷纷,我也不听,也不管。我用板车把两只箱子、被条、行李装上,拉着板车奔向车站,我不敢走大马路、大街,怕遇到人问这、问那,无法回答,绕着背街小道走去,真是十分凄凉,十分寒酸。到车站后很快跟上芜湖去黄山班车。
到了林校后,我首先熟悉一下周围环境,了解各方面情况,我的精神状态明显有所好转,我调来前的预想完全实现。林校的工作,教学课程很多,我首选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教学,这正是林校要大力开展的工作,以适应形势需要。主攻方向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
首先我把一些老仪器、老设备利用起来,又从微生物所调来了一些土肥菌种、治虫菌种,开启菌剂培养实验。学校对我很器重,要我带领人马到全省各地了解行情,到先进的科教院所学习最先进的经验、技术,前前后后我们跑了两个多月,掌握了不少情况和动态。
我觉得还是要靠自己干,实践出真知,开始带领学生大搞瓶瓶罐罐生产菌剂,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我既教课,又搞实验,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取得治虫的优质菌种,我与同事们深入不同虫灾区选择被天敌白僵菌感染治死的僵虫,回校后反复培养分离、驯化,取得地方菌种,以作备用。
时间过的真快,一两年过去了,大约74年、75年、76年这期间,我省各地特别是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松毛虫危害,造成树木枯萎,大面积的化学农药防治,又造成生态大破坏,害虫杀死了,天敌也杀死了,有益菌、有益虫,甚至鸟类,统统一扫光,有些地方河流、池塘水质污染严重,致伤、致死人屡见不鲜。
为此,全省各地林场、社队纷纷派人到林校,学习生物防治技术,尽快大力发挥生态效益,控制虫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学校组建了短训班,很明显我的担子将要加重。
我想这批人马全部来自农村第一线,是林业上的技术精英,能干能闯,把他们培养好,回到社队、回到林场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决不能忽视,是我发挥光热的最好时机。
我既要带正规班课程,又要担负起短训班课程,不管怎样,就这样干下去吧!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经常一天六节课,从早讲到下晚,汗水直批,衣服湿透能拧挤成水,晚上我还要在大实验室教同学们菌剂生产方法,多方开展实践操作,让他们尽快掌握技术。还有少数同学在课堂弄不懂问题也利用晚上在实验室就地补课。每天我都要干到深夜12点,甚至一、二点才能休息。
为教好书,我遵照了这三点,概念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不放过。我实打实的教,从不搞一点虚伪,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同学的难点,花上几个小时,直到他全部弄懂。这是我有一个宗旨“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绿色……”所以再苦再累就不觉得了。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觉得一个最大的问题,瓶瓶罐罐的制约,使菌剂生产太麻烦,操作烦琐,产量低,成本高,一个瓶子产量不到两把,怎么办?我日夜思考,睡觉都在考虑,设想一个大剂量的简化的生产设置,经过思虑把消毒灭菌、发酵、烘干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设备,即《微生物菌粉一步连续生产法》,设计成图,又形成文字,上报省科委,经省科委论证、考查,认为方案是可行的、正确的,正式行文立项,并批拨5000元(至少相当于现在二、三十万元)科研补助经费。
这一下我的任务又加码了,学校决定这个科研设置建在教学工厂内,工厂在黄山大门旁,离校还有两公里。我去汤口调查,找了三名能工巧匠,一名瓦工,一名木工,一名竹工,加上我的一名助手,把图纸反反复复介绍给他们,请他们带领小工给我开建。我们完全土法上马,就地取材,以适应农村推广,为农村考虑。
我把建造的任务一段一段的交给师傅,建造的速度慢,反工次数多,我没有时间整天在工地,只能在上午上完课的十一点钟后,中午时间赶赴工地与师傅探讨,中饭学生给我送,历经二、三个月时间,设备初型出来了,经过试验,失败,再修改,再试验,反复多次,最后成功了,在一个设备内既能消毒灭菌,又能发酵,又能烘干,即消毒灭菌时是消毒间,发酵时是发酵间,烘干时是烘干间。
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后,省生物防治协作组知道了,一定要在黄山林校开个现场会,以便把成果及时推广。当时的协作组成员有安大、安师大、安农、安徽劳大、黄山林校、省农科院、省林科院,还有各地区的农科所等等。现场会终于召开了,各单位纷纷赶到,大家对在一个设备中既能消毒灭菌,又能发酵,又能烘干,特别感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大家看的很乐意,当烘干后出料,一下出来就是几百斤,白呼呼的,没有一点杂菌污染,十分喜人。生产效果与瓶瓶罐罐简直不能比,产量要增加一二百倍,自然成本也就降低了一二百倍。
就在这个大会上,巢湖地区有位高中生物教师敏锐地提出:梁老师,我真弄不懂,瓶瓶罐罐生产那样严格,仍有杂菌污染,为什么你们这个新设备,生产量这么大,没有一点杂菌污染是什么原因?我当即回答,你提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疑问,是个关键问题,菌剂生产环境条件是个最大的要素,温度、湿度、气候、培养料的疏松度、水分含量等,要掌握培养菌的生长条件,控制培养菌所需的温、湿度。杂菌有杂菌的生长温、湿度要求,让培养菌的生长环境中不存在杂菌的生长环境。另外,当培养菌自身发酵品温升高时要及时降温,接种量要大,像打铁一样要掌握火候,不能拖时间。
这一机理论术问题,我正在思考、探索、整编、是怎么样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解决了灭菌、发酵、干燥相互连接的全过程书写成章,准备在有关生物学刊物上发表,到时请你在刊物上细细了解吧!
现场会开过以后,全省各地陆陆续续派人来林校参观学习,有的地区一来几十人,大客车装的满满的。有的病虫害严重地区派来的参观人员,干脆住在学校,直至全部掌握技术再离校。
为了全面推广,快速地增加生物防治的面积,我抓著这一良机对来参观人员认真、细致、耐心的讲解,有的地区还把我接到他们处进行就地辅导,经常接到全省各地来函问这、问哪,带有广泛性的问题,我就在《安徽农林科学实验》农村普及刊物上作出解答,不一一回信了,以节约时间。
两、三年间我们接到各地寄来的感谢信不计其数,光锦旗就有二三十面。
徽州地区教育成果展览会上地委书记张锡同志听了讲解员介绍黄山林校的测树仪、菌剂生产、直径卷尺研究成果,不仅先进,而且国内首创,测树仪还是世界先进研究成果,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感到万分惊喜。后来张锡书记见到林校张校长就说你们林校的科研成果非常突出,希望你们在徽州带个头,为徽州继续争光,为徽州继续做贡献。
省科委领导同志对我们研究的这一新工艺成果感到十分满意,并在安徽日报上发表文章,高度赞扬我们是急贫下中农之所急,想贫下中农之所想。我参加了安徽省科学大会,获得了表彰。《安徽教育》编辑部要求我们把这一新成果、新工艺发表在这一刊物上,我愉快地接受了,我把设备的情况及生产方法、工艺介绍的清清楚楚,并附图纸一并交给了编辑部,在1978年第二期《安徽教育》发表。
这时林校有的老师向我提出,《安徽教育》档次低了,最好在全国刊物上发表,我说现在不是搞名气、搞学术的时候,而是要尽快地把这一技术传授到全省各地,特别农村,让各地多、快、好、省生产菌剂,解决生物防治的需要。
我做梦也未想到,突然一天,一位教土壤学的宦才金老师告诉我,说他们教研组全体同志一致推选我为先进代表,第二天、第三天又陆陆续续传来评我为先进代表,后来得知全校所有行政科室、所有教研组室、百分之百的中层单位,百分之百的教职员工,一致评选我为先进代表。初步了解,安徽省教育界要召开第二次劳模群英大会,我成了林校的一位候选人。这时如同闪电般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想到了家庭,我到房间痛哭起来,越哭越伤心,越伤心越哭,我太对不起家庭了,是家人的熬若,才给了我在林校的这个好机会,使我发挥专业特长,我哭的昏昏迷迷,站着支撑不住,最后终于躺在地板上,晚上我也没有吃饭,直到大约七点钟,这时隔壁的李老师见到我的房间一直漆黑,就敲房门,敲了数遍,这时我慢慢爬起来,开了房门,李说,你怎么搞的这个样子,非常惊呀,马上打水让我抹脸,又吩咐其家属给我下了面条,拿来了玉米饼,一再要我吃,我实在难以吃下,并追问今天你究竟怎么搞的,我说李兄呀!我们如同家人,就实话实说吧!我到林校前在泾县中学工作,中学教育工作不适应,根本就不想干,我始终要追求专业、追求理想,此时我又严重失眠达两年,身体浪浪倒,处于生和死的紧要关头,我又考虑到自己已经三十五、六岁了,古人曰,人生三十而立,而我连一个最基本的,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都还没有找到,又怎能谈得上为国家作贡献呢?再拖下去人的一生不就完蛋了,岁月时光流逝的紧迫感,向我一次次猛敲警钟,所以我下决心不顾孩子、不顾爱人,不顾老母多病,快速地调来林校,现在回想起来我怎么不难过,不伤心讶!
李说:你所说的我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但你今天这样太过分了,这样太影响身体,如果身体有个怎么样,对林校是个损失,更是对江淮大地几千万亩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试行工作的大损失,现在处于紧要关头,你的担子很重,以你为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物防治新兵,开创了这一新生事物,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次厅长来校作报告,对于我校面向社会,全力服务社会,受到了高度赞扬,对你的工作也一再加以表扬,我们都感到高兴、光荣。你所追求的工作和理想已经达到,对自己、对国家双获丰收,对你家庭的付出也是个丰硕的回报,应该感到高兴,不要再消沉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至于你的家庭实际困难,我想你每月抽时间回家两、三趟,把课调一下,或者请几天假学校绝对支持的,料理一下家务,下一步再考虑家庭的根本问题。李兄呀,你说的完全对,事实上我每次出差来回都经过家里,帮忙做了许多事,解决了很多困难。你的诚恳劝告我牢记心中,今后我一定遵照你的意见,忠心感谢老兄的关怀。
徽州地区所有的中专学校,还有徽州师专,每所学校一名候选人,在地委宣传部的主持下,经过激烈的反复评比,最后确定我为正式代表,安徽日报及时登载了这一消息,林校的领导、教师为此感到非常高兴。我参加了安徽省教育界第二次群英劳模大会,带上了大红花,受到省委主要领导万里、顾卓新等的接见和听其讲话,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我已经在林校干了将近八年,再过八年,我就五十岁了,我将继续开展新的项目研究,目前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下个八年一定要比我现在的八年好的多,争当全国劳模或类似这样的荣誉,已开始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有信心、有能力立下军令状去实现,一定能够实现。
当时我的生活状况,工资一大半按月寄回家,自己留20元,每天的饭菜票只能吃五毛钱,不能多吃。吃多了,想到家里,心难过。出差时每天有六毛钱的补贴,我基本上就靠这六毛钱作为一天伙食费,大多情况下,我买五块油炸糍粑,一毛钱,半斤粮票,搞点开水喝喝,就是一餐饭,满好。有时到林场、社队辅导工作,或开现场会,当地部门招待,免交伙食费,我就把节约下来的伙食费和出差补贴聚集起来,随时寄往家中,补贴生活。
78年的秋冬,森保五班班主任谢宗皖同志因突发急性肝炎,我的邻居教育科长黄晋泉同志对我说,同学们很欢喜与你打交道,你把森保五班兼管一下好吗?我勉强答应了,因为这是临时的。那知道一接手,同学们各种问题都来找我,按理说我完全可以推掉。而这时学校决定要在全校开展优秀班级竞赛评比活动,要一年多时间。
我劲头来了,我要拼它一把,一定要把这一荣誉、锦旗拿到我带的这个班来。我早上五点钟就带领同学们跑步,开展早锻炼,一天不间断。又是开班会,又是解决思想问题,还有生病救治等,还要讲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要求大家多做好人好事,个别特殊困难同学我还要经济支助。为了提高全班的学习成绩,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同学集中起来,由班上学习“尖子”帮助补课,时间一长全班成绩普遍得到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经各班级干部评、班主任评、学校评、教师评论等一系列评,由于我们森保五班各方面情况比较突出,最后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和一面锦旗被我们森林保护五班获得,我兴奋极了。
一天突然接到我家中情况告急,老母住院。我的思想突然紧张起来,怎么办?家庭我不能再不管了,再不管那就是失去人的天良。我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找到学校张柏林校长(校党委书记),我说家中告急,老母住院,无人挑水、买米、备柴,孩子无人管教等等。张校长说:你不要多讲了,我们完全了解你的家庭困难,你是克服了极大困难在林校坚持工作的,工作很突出,我们要感谢你。按理说我们怎么能给你调走呢!但是为了挽救你的家庭,出于人道主义,我们不得不让你调走。你现在虽然不是在编的科级干部,但你的政治影响已超越了科级干部,你的调动必须在党委会上研究。其二你的调动可能其他领导不同意,我还要做大量工作,以取得他们的谅解和同情。第二天我立即打了要求调动的报告递交到学校。大约不到一个星期,政工科的张干事通知我,梁老师你的调动一事党委同意了,我马上去省厅办事,把你的调动手续也代办一下。过了几天张干事又通知我,你的调动省厅不同意,这怎么办?这时我对张干事说,不同意我的调动可能是省厅科教处处长(厅党组成员,分管政工)夏云峰的意见,张干事默认了。因为前一个多月省科委三处夏处长与省林业厅夏处长共同来黄山林校,主持召开菌剂生产《一步法》科研成果鉴定会,在会上两位处长与我接触了几天,对我有所了解,产生了好印象所致。
我冷静的考虑了许多,我想领导总会关心人的(如张校长),只不过情况不完全了解。得知夏处长有高血压,我去深山人家买了十斤山茶油,利用去合肥出差,晚上拎着茶油,找到了夏处长家,我把我的困难全部向领导汇报了,夏处长说我们厅里像你这样的科技人材从来不会放的,你得想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林校到屯溪要大发展,前景广阔,新安江畔风景优美,或者调到厅里来,你好好考虑吧,真是一片好心。我无话可说,只得离开了夏处长家。
过了半个多月,我又去找了夏处长,我说我家庭太困难了,老母亲长年卧病在床,无人挑水、买米、备柴,爱人也体弱,又无工作,孩子也缺乏管教。夏处长这时沉默起来,从神态上看,明显对我十分同情,过了好许,才说:你上次来找我,我没有同意你的调动,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林校搬迁到屯溪,肯定要升格,你奋发向上,能吃苦,肯钻研,培养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成为学校的骨干人才。我虽然没有才,但是我很爱才,关心、培育、造就一代青年是我们的责任。现在看来也只能忍痛让你调回泾县了,我想厅里其他领导也会同意的。你到泾县如果有什么不顺畅的,或出现什么瓜葛,你再来找我,我会分配你满意的工作。呼啦一下,我的泪水直批,激动不己,含含糊糊说,我今后努力工作,多作贡献来报答组织、报答领导。临行时,夏处长把我送到门外又补了一句,以后我出差去泾县一定看望你。
不知道事情就那么凑巧,一天突然在林校遇到泾县科委主任陈民权和业务负责人胡寿林二位同志来找我,直接就说前天我们听省科委同志说你要调回泾县是吗?我说是,那就直接调到泾县科委好吗?我说泾县科委是我理想的工作去处,但,要让我继续从事农林科研工作,二者当即表示完全能做到,一言为定。我在房间里用熄火炭烧了两三个菜,简单的招待了一下家乡客人。
后来才知道,省科委三处(农林科技)夏勤农处长,与省林业厅科教处夏云峰处长互相联系决定由省科委指示泾县科委接收我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多么重视科技工作,多么关怀一个科技工作者。
我的调动工作,全校师生都知道了,大家留念不舍,特别是森保五班,我带的班主任那个班,许多同学哭起来了。我多么舍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同学,多么舍不得离开这个生物防治的大讲坛。大家为我开了欢送会,并送锦旗一面,送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几个旅行包装不下。
这时为我们科研工作做工的汤口木瓦工及小工们知道我的调动,他们说我们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我们已安排好送你几幅黄山风景画。后来我得知这是全国著名的农民大画家程乐萍先生作的三幅玻璃精品画,玻璃画要从反面反画,这是相当困难的,画艺水平可想而知了。画家程乐萍先生与木瓦工代表将三幅玻璃画送至我的房间,我万分感动。程先生说我们之间不熟悉,第一次见面,但汤口老百姓都知道林校有个梁老师,都知道梁老师对国家贡献不小,特别是大家在林校做工时受到你的处处关心,都记在心上,乡亲们要求我画几幅画送给你,我说我买两刀宣纸送给你好吗?程先生说不用了,宣纸我有的是。今天我们代表汤口老百姓向你表示一点心意,希望你调到新的单位,抽时间常来汤口走走,乡亲们不会忘记你的,祝你一路顺风!
学校派了一部大货车,将我的家具、衣被、行李、各种杂物统统装上,带着三幅玻璃风景画,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献给敬爱的梁老师,“为绿色刻苦钻研”、“为育人奉献一切”挂在货车车顶上,迎风飘展。很多师生赶来送行,招手致意,汽车徐徐转动了,再见吧,亲爱的汤口,亲爱的林校,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81年初我到了泾县科委,当时在山区积极开展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工作,我又兼任泾县农业区划工作,81年秋冬,泾县政协正式组建,我被推荐成为泾县首届政协委员,又当了科技组组长。82年泾县计委经常收到省环保局寄来的环保材料,有的要及时填写上报,越寄越多,无人办理,后来县政府决定交给县科委代办,县科委又交给我办理,实际上就是环保局工作,当时泾县没有环保局,大量的数据我一一填写,到机关、到工厂、到矿山,了解情况,特别是污染情况,有些数据完全机械式的换算方式求得,此时我掌握了大量的初步环保资料。
83年县政协决定利用政协人材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建言献策,为地方作贡献,我作为一名科技组长就首当其中了。我是在泾县城区生长的,对自然环境及解放后开垦情况、资源破坏完全了解,加上最近搞的环保工作调查、数据填写等等,资料不少,撰写成《泾县环境现状及其改善、保护的初步设想》一文,县政协十分重视,将编印成《政协建议》首刊发表。《政协建议》首刊发至全县所有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大家看到这份首刊所述生态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一致认为写得好,写得及时,有的同志看过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德高望重的张元涛老干部对我说他看了三遍,连声赞扬。
大概83年吧,县政府换届,当时的县委书记陶显斌同志代表县委提出:今年的换届所有科局长县委不直接任命,交由群众按德才兼备任意选择确定,科局长、副科局长全部摊开,就这样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反复打圈子,几轮下来我成了最佳环保局长的人选,票数最多。
不久县委通知要我到环保任职,这时我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毅然决然我找到县委组织部部长葛广洲同志,我说我不适合当这个领导,让我继续在科委干点实事吧!葛说:你到环保任职是组织决定,由群众推选的,如果推翻这个决定,我们怎么向群众交代,这不给组织上带来为难吗?绝不能改变。看来,我只能服从决定了。
我在科委工作已有三年半的时间,正常的工作我已叙述了,在这期间我还抓了一件突出的工作,这里作个补叙吧!
由于家庭的困难,组织上照顾我调入泾县科委工作,说实在话,我舍不得离开泾县这方故土,是青弋江的水,青弋江两岸的沃土哺育了我,这也是我自身的一个基本原因。所以,新安江的秀丽风光,屯溪的“小上海”,林校升格为大学,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不了我,为什么?
我的父母原籍住在合肥东乡西山驿一个贫穷的村庄里。1934年,即民国23年,是个大灾之年,干旱颗粒无收,无法生存,带着三个儿女挑着一担箩筐带锅碗奔赴江南,一路走,一路逃荒讨吃,搞点杂粮、蔬菜、野菜,露天烧烧维持生命。跑了无数个村庄、集镇,最后来到了泾县丁桥湾滩村。这个村上群众对我的父母很热心,特别是一家德高望重的“茂先生”,一眼看中我的父亲,虽是个大老粗,一字不识的大汉子,但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主动把自家的一个大牛棚清出一半,给我的父母及三个儿女落脚,从此结束了流浪露天的生活,有了个安身之处。乡亲们特别是“茂先生”给我父母指出一条生活之路,那就是贩卖鲜鱼,我父母当即接受了这个好意。
从丁桥后山青弋江大河(离湾滩村七、八华里)挑选鲜鱼与去茂林,凤村一带贩卖,回程后挑萝卜贩卖,一天接一天,一月接一月,虽然早起晚归,非常辛苦,三个儿女在家自保自。日子能过了,不愁吃,不愁穿,心情也便开朗起来。1937年的寒冬,我诞生了,是在牛棚、牛年、牛属中,添了一条“小牛”,村里乡亲们非常关心我们一家,送吃送喝,问长问短,等到“小牛”长到两、三岁时,经常被乡亲们接到你家、他家给好吃好喝的,哺育着我,爱怜着我,我的童年已成为幸福之人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育,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这个生长的历史我怎能······
忘记?加上我从林校调回泾县,林校、林业厅的领导关怀,同学们,同事们的一片热心,我又怎能忘掉?我要感恩,要回报,怎么样感恩?还是继续为绿色奋斗吧!
经过了解当时泾县还有20余万亩荒山荒地,没有绿化,水土流失是个大问题,这是值得考虑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做点贡献。
我走访了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找了一些同行、同事、朋友多方咨询,又去有关图书馆查资料,最后确定发展猕猴桃生产,因为它的根系发达,是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最好作物,二来大量结果。
1958年,我作为学生代表去浙江黄岩县勘查野生资源,
了解到黄岩县是全国闻名的柑橘县,到处都是柑橘树,山坡、田园、村前屋后,连城镇绿化、庭园、行道也都以柑橘树栽培,柑橘产量居全国之首,处处建有加工厂,村、乡、镇、县、个体、集体、国营不计其数,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和外贸出口,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我想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及营养价值远比柑橘强,那么我们泾县不也可以建成一个猕猴桃县吗?经进一步了解,它的生长经纬度要求,温、湿度、气候等等要素泾县完全适合,它又是个林下作物,即使栽成大树,也不妨碍其生长。我又经过调研泾县宣纸生产每年需要大量猕猴桃藤作原料,一直都是砍伐野生资源获得的,造成山区野生资源的大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尽快开展人工繁殖,才是解决这些需求的根本途径。
我撰写成《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把我县建成一个猕猴桃之乡》一文,科委召开各种大、小会议,特别是科技工作会议,还有县里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还有我担任生态平衡讲座的宣传会上,大讲特讲猕猴桃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好多人称之我为猕猴桃谜。
当年泾县汀溪乡是个野生猕猴桃比较集中的产地,大概是八三年左右吧,在我的倡导下,乡政府决定办一个猕猴桃果汁加工厂,夏、秋季节一下从宁国、桃岭边缘山区收购了万斤以上的猕猴桃鲜果,开展果汁、饮料加工,生产了几批饮料产品试销,我取了一部分发酵母液拿到泾县酒厂,找到了我的老同学郑生贤同志,他从事饮料产品科研工作,在他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经过机械操作配方,研制成的千瓶猕猴桃酒兼饮料,我把它分送到有关单位让领导品尝,还送了一部分给省、合肥有关人事、朋友品尝,一致认为味道鲜美,喝了还想喝,口感特好。我又经过精心制作取得一些小包装饮品请省农科院学术顾问段老邮寄美国,请他的亲戚朋友品尝。后来返回消息:口感好,很有推广价值,值得大量生产出口。
汀溪、苏红边缘一带的农户积极性很高,自发的人工扦插繁殖了数千棵。
经了解金寨县是个全国科技扶贫的老区,育有优良品种的猕猴桃苗木,而该县的科委业务负责人之一的秦绍兴同志,原是我在林校的学生,是我得力的菌剂生产操作助手,我向他提出设法供应我一部分苗木,他一口答应,全力以赴,经过他与农户协商给我几千株,这优良品种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并按最优惠价格。一天,我带了一部小货车来到了金寨县梅山水库偏远的山地,离东岸还有两、三华里,车无法开到岸边,正值清明时节,那天大雨下的不停,要等雨停不知何时?苗木已通过水运停在库岸,怎么办?我们只有三个人,只好一捆一捆踏着草丛,扛上汽车,雨越下越大,衣服湿透成水,经过一、两个小时终于搬运完毕上了汽车。连晚运回泾县。
问题来了,由于过度劳累,特别是受雨水浸淋,受寒受湿,我生病了,住院吊水,最高体温达到42度。我心急如焚,天气已晴朗,开始干燥,如果苗木得不到及时栽培,亦很快枯死,这不仅是经济上我要承担损失,更主要是这种优良品种,市场奇缺。我承受着没有恢复病体的痛苦,将苗木运至乡下,第一站运至小岭宣纸厂猕猴桃栽培基地(也是为了宣纸原料),正好遇到一位他认识我,而我不认识他的初中老同学曹某某分管苗木栽培,我把发展猕猴桃生产的意义向他介绍一番,又把苗木付款的收据让他过目,他对我的个性完全了解,根本不认为我是贩子来赚钱的,他说你是雪中送炭,我们完全需要这种优良苗木,我厂购一部分,顺利成交。曹某某是厂里的会计,为了方便我,立即以现金付款。第二站,我又将苗木运至茂林、铜山一带,由于人事不熟,很难推销,我心机一变,把车开到南客林业站,找到了项世俊站长,我们素不相识。我把发展猕猴桃的来龙去脉向项站长叙述了一番,项站长大力支持,我们感情十分融洽,这可能我们都是学林的缘分吧!我又把购苗的收据让其过目,正好好多农民在站场内出售木料、毛竹,这时项站长号召大家购买猕猴桃苗木,并阐述其重大意义,项站长是个忠厚的领导,在农民中威望很高,你五棵、他十棵,甚至二十棵,一下子销了一大截。项站长对我说,许多农户不知道,你运来的苗木我们完全可以销掉,这时我说我还要留一部分去汀溪、苏红一带农户销售,以便推广面积扩大一些。
项站长说:农民购的苗木款子由站统一结算代付!现金直接交给你,以后在农民向站出售木料、毛竹款中扣回。既方便了你,又解决了农户手中没钱的困难。这一举措得到顺利完成,皆大欢喜。我深深体会到,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总会得到群众支持,得到好评的。
宣城行署召开全区发展经济工作的大型研讨会,我的《发挥我县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把我县建成一个猕猴桃之乡》的论作被选中了(当时泾县共有三四篇论作,也就是三、四个人参加),我代表泾县在这个大会上作了全面的介绍,我从十四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发展猕猴桃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环境效应、旅游效应。春则绿遍山野,夏则花香扑鼻,秋则果实累累,冬则修藤造纸。得到了参会的领导、学术界人士、经济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猕猴桃项目,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向国家提出申请科技三项费用,一来增加国家、全社会的重视,大造声势,二来取得优厚的国家经费投入。
我把发展猕猴桃项目及要求申请国家科技经费投入,请教了安徽农业科学院段天爵老先生(原解放前中央大学教授,现学术顾问),许厥明老先生(土壤学专家、研究员、省委农业顾问),二老全盘肯定,一致认为在皖南,特别是泾县发展猕猴桃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许老特别提出实践证明猕猴桃是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最好作物。
向国家申请科技三项费用,段老、许老非常乐意地各自做了认真的推荐,签署了意见(签署的原件我仍然保留至今)。
国家农牧渔业部、安徽省农牧渔业厅、省科技部门都非常重视,给予支持帮助,我经常被邀参加研讨会、论证会,特别有一年(大概是八几年,记不清了),腊月二十四,大雪纷飞、上冻的日子,省农牧渔业厅、省科技部门要求我去合肥参加猕猴桃项目会议,大概是最后一次敲定吧!
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给予80万元,并要求安徽农牧渔业厅也给予80万元,以后省农牧渔业厅要求泾县也要给予20万元,实际省农牧渔业厅只给60万元,三者共给予160万元(相当于现在几千万)作为猕猴桃研究项目总共费用。最后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农牧渔业厅、泾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最终确定(三者签署证书我保留了复印件)。猕猴桃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最后花落泾县园艺场,我已被调令至泾县环保局。
我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将其整理进一步分析论证,撰写成一篇《建设皖南泾县为全国重点猕猴桃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可行性与预期效应的论析》一文。我首先要求段老、许老给我审阅,二老给予高度赞扬。这篇论作的题目还是段老给我重新改定的。
段老、许老向我提出此篇论作推荐到安徽农学院学报或《安徽农业科学》发表,我很乐意,但又想最好在地理学报发表。因为我有私心杂念,地理学报属于国家一级高档刊物,以后评正高级职称可作为资质硬件,二老仍然同意我的意见,给予推荐。由于猕猴桃是宣纸生产的一种原料,泾县保密机构早就有文件,牵连到宣纸原料问题绝不能公开,绝不能刊物发表,因此而搁浅。
宣城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科技论文评比,我的《建设皖南泾县为全国重点猕猴桃生产和加工基地的可行性与预期效应的论析》一文获得了优秀论文称号,获得了一等奖。
1984年3月安徽省科委决定,要我代表安徽省参加在浙江义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召开的全国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和应用的现场会。我在大会上发言,充分阐述了我所创研的微生物菌粉一步连续生产法的效应和各地群众的反响,并散发出资料,受到各省代表的一致好评。会后,山东、浙江、辽宁、河南的代表。纷纷向我进一步咨询,并要求来安徽现场参观。
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著名教授、研究员、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突出的“5406”菌的发现者、研制者、推广者尹辛耘,浙江省菌剂生产高级(总)工程师尹亮武(尹辛耘的胞弟)指出:这种一步连续生产法充分地运用自然规律有机地把灭菌、消毒、发酵、干燥等多设备、多环节集中在同一设备内完成,设想的非常科学,是一大创举!是中国传统发酵工艺独特的新发展。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代表也指出,一步法新工艺打破了瓶瓶罐罐的生产束缚,生产简化、产量高、成本低,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为治虫、土肥、酿造业菌剂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
84年4月份我正式调入泾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负责环保工作,怎样抓好环保工作还得要探索,这时看到了国家环保局领导的讲话:环保工作要一手抓污染治理,一手抓自然保护。我觉得自然保护工作很重要,首先我用传统的模式采用木刻把泾县二、三十种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刻雕成木刻版成为图像,交印刷厂印刷成大量广告,每种动物的习性都作了介绍,既便宜,又简单,在全县县城、集镇、村庄全面张贴,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又买了几匹廉价的兰平布制成横幅“保护蓝天碧水,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等词语剪成一个个大字贴在横幅上,我带领一、两个人拉着长梯子及工具附件,在大街上显要位置悬空拉起来,捆绑在墙顶上、树干上,隔一段时间或庆典日子就更换改为其他词语再悬挂,我们自己动手,自己制作,无需广告公司经办,节约开支,效果良好。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自然,我多次找了泾县老艺术名人、画家张学寅老师(是我的老师,我们感情很深),我与他商量把他的纸塑造型艺术用来塑造各种不同野生动物模型,再增加各种不同栖息地生态环境成为立体,是否行?他说行,完全可以,不过要花大量时间。既然行,那我就聘请你长年从事这项工作,张老师答应了,我每月只能给他一点微薄的工资,旧社会过来的老教师、老艺人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艺术品价值,经济效益,考虑的有个好环境,为社会贡献,生活能过就行了,就这样开始了生态造型工作。
我发觉县城十字街幼儿园有一道长长的临街围墙,经过与幼儿园领导多次协商,最后确定把围墙的上半部拆掉,改制成一、二十个立体橱窗。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张老师塑造成扬子鳄、金钱豹、梅花鹿、白鹇、白颈长尾雉、黑麂、穿山甲等十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并配上各珍稀动物的栖息地生态环境,成为立体,全部安插在立体橱窗内,这些“动物”栩栩如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
后来我又在县医院斜对面的临街路旁建设了五个正规大型立体橱窗,更规范地开展了这一生态造型宣传。我们的这一举措成了泾县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因纸塑艺术堪称中国一绝,成了当初旅游的一个景点,也给泾县县城的市容市貌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的这一宣传方式农民群众很乐意接受,如一只鸟一年要吃掉多少害虫,一只猫头鹰或一条蛇一年吃掉多少老鼠等等。形象地、生动地在人们的脑海中灵魂深处扎根。
我们有个大会议室,我想会议室不仅作为开会用,而且要作为我们环保宣传,特别是自然保护宣传用,我动脑筋、想办法制成了十个大型胶合板立体展柜,活动的,能收折,平时摆在会议室四周墙壁,继续装配成各种珍稀野生动物造型与其生态环境。这样每次会议,特别是外单位、外地来的人事,给其一次大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好多省里、地区来的同志表示,到泾县还增加了一道环保艺术的享受。
我们的展柜既轻便,又能收折,经常把展品运往农村宣传,广德、青阳等地还特地把我们的展品借用到他们地区开展。
野生动物保护大力宣传很有现实效果,如桃花潭地区一只受伤的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农民送交我们办公室,要求处理。百园乡、太园乡农民发现整窝猴面小鸟遭到破坏,也来向我们报告,要求派人前往处理,还有老鹰、猫头鹰受伤也送到我们办公室,特别是一只大天鹅受伤,县里一名干部发现后带到家中饲养多日,要求我们处理,还有山口地带农民在场地发现扬子鳄,及时带回家中,该农民找到我家要求处理,蔡村乡一户农民家跑来了一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按照这位农民的要求,我们派人去现场,与乡政府共同帮助放归了大自然。此举还在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播放了。特别是汀溪乡大坑村平坑村民组丁安民同志,他在山上发现一只受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黑麂,他抱回家中精心饲养了几个月,后来把情况向我们汇报,我们又把这典型的事例汇报给省环保局大自然保护处,王法尧处长特地赶到泾县并奔赴汀溪乡丁安民家中,与乡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就地举行放归仪式,乡领导做了表态,今后全力保护珍稀动物,要在各种会议上广为宣传。当时野生动物究竟归那个部门分管还不明确,不管怎样,大自然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增加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我们积极争取教委的配合,在城区各中小学中开展环保内容的作文撰写,开展演讲,经初选、中选、大选,最后进行全县电视演讲比赛,这一活动既全面地给同学们的一次自我教育,增加了环保意识,更是用喜闻乐见的电视形式与少儿的活泼可爱形象,多次演讲,多次让千家万户受到一次一次的环保宣传教育,教育面十分广泛。
每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我们泾县所开展的“六·五”活动情况总是在六月五号晚第一个在安徽电视台播出,一直连续多年。这里面要凝聚着我们多少心血,每年我们要早早准备题材,考虑活动内容,要新颖、要创新,要与众不同,活动内容确定了,我们还要求爷爷、拜奶奶找有关单位或电视台,有时还找到芜湖的同志来帮助我们摄像,录制成片。六月四号下午我们要赶晚班汽车到芜湖,再赶晚班过江轮渡,渡江以后深夜坐三轮或挤农民卖菜的赶集车,有时扒煤车,抢在早上八点赶到省电视台,把录像带交给选用。
1990年全地区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小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取得县教委的积极配合,各中小学的积极努力,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比赛结果我县成绩最为突出,全地区共有四个一等奖,我县拿了三个。其中高中组一等奖,初中组一等奖,组织活动工作一等奖,三个被我县摘下,即使小学组也拿了个二等奖,全区最高奖项几乎全部被我县拿下,领奖后各县同志对我县十分赞扬,表示钦佩。我县组织的中学生大自然漂流宣传活动的录像带代表宣城地区参加全省“六·五”环境日宣传评比活动,获得了全省特等奖。
安徽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要在合肥省博物馆举办全省性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成果大型展览会,展览的对象是重点城市、地区、重点项目,内容广泛,对县一级来说根本没有考虑,没有展览指标,最多一个县给你两个平方展板挂在墙上。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把我们的纸塑艺术、生态造型、大自然保护展品搬到合肥展览,让省领导、合肥群众、全省各地同志都能接受到一次大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单位缺少经费,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这个展览任务,如独占独行,其他人肯定有意见。这时我找到我单位对面的电机厂厂长洪理芳,情况一说,马上给我派了一部大货车,我们把十个大展柜及杂件紧紧地装上了大货车,又把纸塑作品、艺术附件全部装上环保面包车,带了几位同志,特别要把张老师请带,两部车一马赶到合肥省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前大广场上,把物件全部缷下,这时听到有人在说,哪里来的农村戏班子,我听了实在难受。其实说的一点不过份,确实是像解放前那一套传统的戏班子布景,与现在博物馆大厅内布置的现代化的光电设置,音响设置,影视设置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法相比。
当天我反复在所有展厅察看,了解情况,展厅都全部分配到位,各单位紧张的布置中,决不可能给我们位置,而且也不能向展览筹委会反映,一旦反映马上会把我们赶走。
第二天我就更紧张,就一天时间了,明天早九点正式开展,如果我们的展品展不成,那对我的不好影响就更大了,实质上已经有人议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我又去展览一厅、二厅、三厅、四厅等等全部展区,多方了解,多方考虑,后来终于发现展览馆的第一展厅到第二展厅有个大的楼梯过道,地平面大约有二、三十平米,主要是空间大,楼梯影响也不大,这就是我的主攻对象。
我决定就在这个楼梯道布置我们的展品,此时,不敢向展览筹委会反映,但我想我们这样做,他们发觉了,大不了是个错误,拆掉吧,总不是犯法,所以就大胆干起来。
晚上八点,我带领两三个人请张老师指点,把所有展柜靠楼梯墙壁捆扎,这时所有展览厅都在紧张布置,别人也不知道我们是不合法的布置,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互不干扰,就这样一直干到深夜一、两点,安排好了九个展柜,剩下一个无法安插,就安排在第一大厅进入第二大厅大门边,位置特好,起到视线引导作用。这时请张老师对每个展柜开展布置,一一的安排,每个展柜安排的如同原貌,栩栩如生,这时已快天明了,我请张老师赶快用美术字写了《泾县自然保护展览》八个大字,贴在第一展厅到第二展厅的大门框上,十分显眼,此时一直无人来干涉,六点钟到了,七点、八点、九点,好了,我们的“不合法展品”终于变成了合法的展品了,心里踏实放心了。
九点展览会正式开幕,举行了仪式,来自全省各地、省直部门人山人海,各方记者赶到,安徽电视台记者全方位进行新闻拍摄,当拍摄到我们的生态保护小厅时,停足不走了,当即就问,这是哪家搞的展览,我在场一一做了回答。记者就说这个展览很新颖,我们新闻拍摄只能一扫而过,另安排时间在下午专题拍摄,请你们做好准备。下午我们在省政府环保办公室细致地作了介绍,张老师还作了艺术制作的表演。拍摄得很详细,当天晚上安徽电视台把我们展品全部播放了。
我们的展品很吸引人,许多观众还有外国人在生态造型前拍摄留影,泾县去参观的同志看到展览会上有泾县的展览小厅,无不感到高兴、光荣和自豪。大自然是原始的,也是落后的,但它是原汁原味纯真的。赢得了人们的美好向往。我们的展品能吸引人,能得到赞誉可能也就是这个体现吧!
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拍摄成实况,编制成《无公害蔬菜》、《为了明天更美好》一、二集、《泾县汀溪生态乡建设试点》、《环境宣传与教育》、《污染治理》、《陈光荣同志建设生态乡试点》等环保专题片。以上这些资料均不断地在各地播放宣传地方环保事迹、先进事例。大约93、94年这段时间,省环保局决定要在全省开展大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先进县的评比活动,大自然处根据全省各区域有关县的工作实绩,共同认可的、较好的四个县即涡阳、当涂、泾县、宿松进行评比。经过两年时间的奋斗努力,最后经省环保局与其四个县的环保领导共同赴实地现场察看,多指标、多项目的一一互评,最后一致认为泾县最好,被确定为全省大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先进县。安徽电视台于1995年还在荧屏大世界栏目中以泾县环保局局长梁英龙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标题,长时间地报导了我们的工作成绩。播放后省、地区纷纷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我获得了全国大自然保护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1996年12月26日我们举行一次大型环保展览,分为七个部分,一是“露天场外大型生态造型展”;二是“老年书画展”;三是“少儿书画展”;四是“生态乡建设试点展”;五是“环保宣传与教育展”;六是“蝴蝶标本与剪纸工艺展”;七是“厂矿污染治理成就展”。共展出造型作品36件,书画作品96件,蝴蝶标本200件,剪纸作品82件以及各类大小照片620张等等。可以说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展览不到十天接待参观人数一万余人,主要是青少年。泾县中学的一些老教师把我们的这次展览比喻为祖国文明建设大花园里的一件“盆景”。全国环保徒步万里行的一、二十位勇士们在芜湖闻讯后,特地迅速赶到泾县展览现场,他们看到如此大的规模,大的宣传效果,称赞不已,并说徒步跑了两年,400多个县市,这样好的全面的环保宣传还是第一次。
中国环境报记者为我们撰写了“环境文化在泾县”一文发表在中国环境报97年3月23日的报纸上,以后又被人民的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转载。
这里要提一下以原公安局政委、县老年书画协会会长徐斌同志为首一班老年书画艺人出于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支持,他们纷纷自发、日日夜夜在我们的大会议室忙碌着,所以我们的成绩也是社会支持所取得的。徐斌同志特地把我们的展览情况向时任县委书记刘志祥作了汇报,刘书记非常满意,徐斌要求书记书写一个展览会展标,应该写的是“泾县环境保护成绩展”,书记用宣纸写了“泾县环境保护成就展”,后来我看到“成就”二字,这怎么能接受得了!那也只得按书记办,认真地把展标贴在大展览室中。宣城日报记者就展览一事特地采访了刘志祥书记。
我退休已两、三年,一天突然接到信息,我在林校任教时的77、78两届高考进校的毕业生,也是我在林校最后的任教时间,要来泾县看望我。一下来了十部轿车,从全省各地带来了许多土特产礼品,还包了两千元的红包送给我。我在泾川宾馆订了房间,又在泾川土菜馆订了餐。
同学们已长大长高,完全成熟了,许多已不认识,不知道名子,快二十年了,这时既激动又快乐,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感情,激动的场面难以形容。
泾川土菜馆为我们安排的很周到,做了好多地方特色菜,等到就餐快结束时,我去账台付款,这时收款员说,他们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摸摸把餐费全部付了,这给我落了过空,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很难受。就餐后,我准备带大家去宾馆入住,继续畅叙友情,大家说不用了,我们要立即连晚赶回各地上班,没有时间,谢谢梁老师并说我们将于2001年的7月23日在屯溪举行毕业20周年同学大聚会,到时我们一定派车接你参加,那时我们再好好叙谈吧。
简短的相聚使我感觉到这是对我们教书育人的一次认可吧!
果然不错,同学们接我参加了屯溪聚会、合肥聚会、池州聚会、全椒聚会等等。在聚会中仍然送给我一些礼品,有的精品高达千元以上,还有的继续包给红包。从聚会中初步得知,同学们的功绩大大的,77、78两届的同学们凡是在技术岗位大多都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在行政岗位上有的当了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各地市县的林业局长、副局长、总工、林场场长等等,在省林业厅有的当了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处的正副处长,有的当了林业勘察设计院的院长、副院长、省林业科研院院长等等要职,有的继续升造成了研究生。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出现了一些突出的国家级的科技创新人材,如森保四班的鲁绪祥同学成为宣城地区科技拨尖人材,宣城县几十万亩病虫害防治的领军人物,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又把生物防治菌剂生产的技术经验成功地应用在溪口乡开创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森保四班九华山的汤月生同学,不仅全山的害虫防治工作做的很好,特别是国宝凤凰松受到害虫危害,面临死亡,治理难度极大,处于万分告急之中,虽请教了一些著名专家,却不敢下手,怕担风险。最后还是在他的特殊方法治理下,终于获救了,理应受到国务院嘉奖,但由于工作繁忙,信息闭塞,没有考虑到那些,当了一名无名英雄。森保四班天柱山林场的王晨东同学,他是该场场长,场里穷的叮当响,工资发不出,在他的带领下大胆革新,勇于开创,最后把林场办成全国闻名的、安徽省三大名山的天柱山风景区。森保六班的夏育陆同学,他在淮北工作,当年淮北地区大面积的杨树大袋蛾害虫危害,他不畏困难,研究成特效的治理成果和方案,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治理成效。他的工作成绩在当时的安徽日报头版正中以“路在脚下”为题长篇幅地作了详细报导。他以中专生和优异的成果和成绩被中山大学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又成了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还有许多,无法一一介绍了。
当年我只是考虑个人对绿色事业的奉献,如今这么多的优秀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承担着巨大的、全方位的绿色工程,发挥着无穷无尽的光热,比我想像的好上加好,我的路走对了。
作为一所中专学校,中专教师能培养成如此高质量的优秀学生,也是心满意足了。我欢乐,我愉快,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这种幸福是金钱和房产所无法换来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我千思万绪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人生之美景,绿色之美景,只有奋斗,才能如愿。
读《绿色泾县》报第5版(2019.6.14)
为绿色追梦——梁英龙先进事迹有感赋诗二首以贺
一、追梦精神报上铺,
荣光事迹串如珠。
耕耘载物谱新曲,
一片丹心描画图。
二、穷经执教学英雄,夙夜杏坛掏肤红。
桃李芬芳齐竞艳,师生卓杰俱成龙。
考忠兼备从新业,家国两全改旧风。
绿地蓝天清碧水,人生最美在心中。
老瞎子  程客真于2019.6016
拜读“为绿色奋斗”评语:
不择条件真才实干。付出有收获,那不是金钱而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文笔流畅、真实。
              赵林泉  2019.7.20
点赞梁英龙先生
亲自写的“为绿色追梦”而荣获省级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故赋诗一首
秀才⑴绘画泾川绿,不忘初心环境中。
牢记青山流水美,完成使命更精神。
注:⑴是指梁英原系林校教师故称秀才。
徐斌
通信地址:云岭路16—4号
时间可以逝去,史实不可忘却
——读梁英龙同志“为绿色奋斗的追梦之路”一文有感
泾川山水自清妍,水色山光映碧天。梁英龙就出生在这优美的大自然环境中,这旦的好山好水孕育着他幼小的心灵,因此,他爱山爱水爱大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1956年他上林校开始就立下誓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的林业(绿色)建设事业决心。朋友,当你阅读此文时,就像听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娓娓道来且不会让你嚼而无味的动人故事,并能发人深省。
他,淡薄免得,深藏功名的守初心、悟初心、践初心,一辈子坚守初心;为改本色,用自己朴实、纯粹淡薄名利写下了精彩人生的事迹;他立足岗位。敢担作为,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为许许多多同学和同事大加赞扬、钦佩。
没有抱负的青年是没有出息的。
他艰苦奋斗、不讲条件,立足本职为人民大众办好事、办实事,把青春长期扎根在第一线,用青春年华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担当,真正做到把青春献给祖国人民。他明知绿色追梦之道是崎岖的,但他却义无反顾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这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不停的前行,这种可嘉精神令人钦佩!
                             闲云野鹤(杨翁)
                            O一九年孟冬

全部回复4 显示全部楼层
太白真人 发表于 2021-4-25 2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85岁的梁老点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太白真人 发表于 2021-4-23 1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是泾县环保局老干部梁英龙的回顾,他已经85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白真人 发表于 2021-5-13 2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梁老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千京装饰 发表于 2021-5-19 21:01:38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论坛元老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823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