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到江浙一方,在一个叫芙蓉圩的尚书庙里耳闻目睹到江西庐陵人官至工部尚书因?冤*案?被当地民众立庙纪念的故事,顿觉亲切。特整理成文,以备考究。经查,周忱系原吉安县长塘乡山前周家村人(现为吉州区所辖)。清朝对周忱昭雪以后,谥号文襄公,是庐陵一大名人。
明朝永乐二年,江西庐陵文人周忱,当了文渊阁学士。他一心想干一番济世利民的事业,以报效朝廷重用。得到皇上恩准后,做了江南巡抚。他一上任,便一路着手清理积弊,整顿法治,惩办*贪*官豪强;减免赋税,与民生息;督办漕运,开垦荒地,兴办水利。这“三把火”使江南面貌为之一新。上得皇上宠信,下为黎民称颂。
周忱在押运贡茶从水路上京时,一路观察地形,发现太湖之滨可围泽造田,拓宽耕地,沟通太湖与长江水域,兴筑七十二条圩堤,其中芙蓉圩最大,能造良田五百余万亩,可大增国库收益。于是将工程上奏朝廷,得到皇上恩准。朝廷为了表彰周忱政绩,晋升他为工部尚书。
可是,正当他巡视到最后筑成的一个较大的芙蓉圩堤时,皇上下来圣旨:“逆臣周忱,假借围泽造田之名,谋反朝廷,欺君罔上,实属不赦,立斩候复,钦此!”
风云突变,祸从天降。原来他触犯了当朝权贵莫国公,那进贡的茶叶运到京城,却忘了送给莫国公,这是一怒;莫国公家乡的荷花圩,未被划入芙蓉圩内,这是二怒;周忱惩办*贪*官豪强,使莫国公在当地的裙带利益受损,这是三怒;四是因芙蓉圩地势低洼,稻子收割时还满田是水,百姓们用三根竹竿扎成一个个三角架插在田中,将割下的稻子扎成一捆捆晾晒在上,远看犹如一行行军队。莫国公勾*结地方裙带奏本皇上,朝廷派员站在无锡惠山上探望,说周忱确实在操练乡勇,旨在谋反。周忱有口难辩,连呼冤枉。百姓求救,无济于事,就地正法于芙蓉圩南端的和尚桥畔。
周忱被害,是一大?冤*案?,直到清道光年间才得以昭雪。当朝念其做了件大好事,谥号文襄公,建庙七十二座,尊曰尚书庙,供人瞻仰朝拜。其中芙蓉圩的尚书庙尤为壮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这天定为庙会,香客络绎,香烟缭绕,人们走亲串戚,集市贸易兴隆,非常热闹。从此周忱与尚书庙的故事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