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狮子山历史
泾县旧县志记载,狮子山原名响山,在县北5里,石壁兀立,行道呼啸,空谷辄应,有响山洞。溪东(青弋江)为幕山,隔岸相望。两山若狮若象。民间素有"青狮白象拱大门"之说。宁国府亦记载,石壁屹然,高五十六丈,前门有白石状若人立,下有石岩,广深三四丈,后有石穴,广深又倍之。石壁之上,草木若悬,葱倩可爱,前临官道,行人过此,呼啸其山,声彻相应,故名响山,又曰白额山。后有观音洞,南一洞尤为奇幽。旧志中还记载了明代嘉靖年间宁国府知府罗汝芳曾建响山亭于此,题字曰"山鸣谷应",清代中叶亭废。此外,旧志中还辑存名仕咏游响山与岩洞的诗词多首。可见狮子山早在明时已是游人络绎不绝的风景名胜之地。后来,兵火战乱频扰,长期无人问津,狮子山也就成了荒凉郊野。 一九八四年在地质部门的协作下,进行了勘察清理,不仅勘察了有记载的溶洞,还发现了一批古溶洞,规模大小不等,大着洞体长达千米,厅堂宽宏,可容千人;小者只容数十人。多数是历史上从未发现和开发过的。景貌各有特色,没有半点雕琢痕迹,幽奇瑰丽,完好无损。在一个几平方公里的山谷里,密布着十四个溶洞。这样以"密、奇、全"见长的溶洞群,的确在省内外不多见。 经两年多时间的开发建设,狮子山溶洞游览区已初具规模,基本构成一座翠色环山的天然公园,舛怪峻奇,有亭有阁,山经曲折,老幼妇孺皆能拾阶而上,行车可直抵山麓,步入"探幽门",行经"隐雨岩",再越"开月玦",便至"半山阁",折道上行,登上狮子山脊,东去直达狮子山最高峰,耸壁突兀,峭立如削,山状如雄狮昂首,有"望江亭"建于是。栖足亭中,满目锦绣,遥看江左,县城高楼栉比,青砖红瓦,隐现绿树丛中,俯视一江碧波萦绕迂回,飘渺如带。远处万山溟蒙,云山天接;近处阡陌纵横,田园茸茸。诗人有云:"涉江踄华颠,玉树千霄上"、"流影落飞悸,忽动紫霞思。……",驻足山顶,举目四望,气象万千,真不知要牵动多少神思遐想。
|